幾個月之前,有位合作夥伴跟我說,他每個月的帳單都好貴,有沒有辦法幫他省點錢。
“請問你租用的運算環境大小是?”
"Extra-Large" ,我想我知道問題大概是在那裡了。
"請問你目前運算環境中,CPU和記憶的用量是…?"
“很低ㄟ,不到5%吧…”
要上雲端,絕對要先換腦袋 -- 不管是在架構的設計或是執行環境的規劃。在傳統的 IT環境當中,因為Server設備的採購以及升級都需要經過冗長的採購與建置程序,因此大家都會習慣一次採購高規格等級的機器,等機器進來之後,再把系統部署上去執行。而雲端呢?
在Windows Azure雲端平台上,因為你可以隨時根據程式執行的需要,調整所需要租用的運算環境的大小與數目,因此在系統上線的初期,你只需要租用"足夠"的運算環境來使用就好了,而不需要一開始就照以往的做法,先開最高規格的機器,再讓資源閒置在那邊浪費。以這個例子來說,原本這一位夥伴是使用Extra-Large的運算環境兩個instance,一整個月的支出大約是:
( 0.96美金 * 720小時 * 30 匯率) * 2 = 41472 台幣/月
但是實際上,以他系統上線初期的負載量,其實使用4個Extra-Samll的instance就足夠了,因此每個月的支出就變成了:
( 0.02美金 * 720小時 * 30 匯率) * 4 = 1728 台幣/月 (http://www.windowsazure.com/zh-tw/pricing/details/)
看到了嗎! 這才是真正他的系統在雲端每個所需要支出的成本! 其實只要一個月1728元,就可以在國際級的資料中心使用四個虛擬運算環境執行你的程式,還有負載平衡管理服務,而且還不需要你自己去設定作業系統環境與維運,你還會覺得雲端很貴嗎?
只要記得 "用多少,租多少" 的原則,其實把系統搬上Windows Azure雲端平台執行,的確是相當划算的!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是使用IaaS或是IDC的虛擬主機的話,除了虛擬機器的支出之外,其實還有許多額外的有形或是無形的成本需要考慮進去。例如一般的 IDC並不會告訴你,程式只部署到一台機器是不可靠的,因為如果要部署到兩台以上的話,你就還要另外再租用負載平衡管理服務,每個月就必須要再額外支出 500~2000左右;而一般的 IDC的虛擬環境,頻寬的計算方式也並非是採用資料傳輸量來計費,大小也都有限制,因此一旦突然有大量的資料傳輸需求,往往是無法立即處理。
換一個腦袋之後,你看雲端就不會再只是霧裡看花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